華嚴海會

華嚴海會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1-6 口訣中之口訣--元神與真意

謝懷宇、謝懷昭/著




回目錄






1-6  口訣中之口訣--元神與真意




   元神者,吾人之性體,為有中之無,無中妙有。當天地人物未分這時,混混沌沌,無任何憑跡與因緣可尋找,無觀察者,更無被觀察者,動靜俱無,陰陽未分,忽偶感而“動”,自混沌中憑空一驚一跳,而生出一“覺”,此即為先天真覺元神也,此一覺即是天地人物的真主宰。此一“靈覺元神”前無所依,後無所靠,非因緣合和而生,乃無微不透遍一切處,光光淨淨,照耀萬有之本性靈光,道書雲:“神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即此靈覺元神,故丹經又雲:“吾人之性乃虛空一光”。




   我們修丹之士,首要之務必先弄明白此元神真覺,要認得“真”。因此行者必先從杳杳冥冥虛極靜篤之中尋找到我未生以前太虛本體,才不會落入邊見和方所,莊子謂:“無何有之鄉”,再於“虛無”中體悟出那先天真覺元神,由此直覺再來認識那太虛之本體。實際上,也只有那先天真覺才能“團聚”那“太虛”。此個元神不生不滅,出有入無,吾人本來就有。在何時用何種方法才能體悟到?于至陰之中,恍惚之時,此刻行者無任何知覺,在混沌無覺中,忽然有了知覺,不是思議,不是模擬,不是觸物,不是觸境……。




而是於杳冥沖醒而來,苟或妄為,則全體皆非,夾有絲毫暗想暗意,都非真正元神。丹經雲:“靜時固非,動時亦非,其機在靜極而動之初,其間只一息耳”。普通之人,欲念紛紛,雖時有元神出現之景,但都被後天識神蒙蔽,一瞬即過,移時即非,不能知此真機。




   何謂真意呢,即在此一“覺”之後,如何“保持”此一“覺”之意,禪宗有雲:“何謂無念?無者,無妄念,念者,念真如”,即是一心一意持守此“覺”,念住此“覺”而無它念。覺後意動,此意與覺是一是二,有別亦有相同處。行道之人,意發之時,心中仍是無任何欲念遊思,心內無有一物,此時之意謂之真意。丹經雲:“無心忽覺為真覺,一心內守為真意”,看似有別,實是一覺而已,一意而已。真意實際就從那一覺之後,只保持純潔一心,而無二念罷了,丹經雲:“守心如一曰真人”也。




就如同一個走路之人,順著一條大道一心往前,並沒有絲毫念頭要尋岔路,這就是真意,一句話順其自然,道經雲:“道法自然”,修丹全在順其自然,但非完完全全無作為的任其自然,如一放任而漫不經心,則又可能墮入頑空,無法成就變化莫測之元神,如果執於有作,則入於魔道,害人害己。故曰:“順其自然,勿忘勿助,綿綿若存”。




   真意有二,丹經謂:一稱作已土,一稱作戊土,知靜之時叫已土,知動之時叫戊土。意動而氣動,神在炁先,意炁一體,不可分之,靜而有覺炁歸入神謂之已土。

   行者性功必須極度精純,心中無有一點欲念,身體無有一點陰濁之氣。方可窺入並把持此元神和真意,此為不持之持,不守而守,到此地步,才能完全明白元神與真意之深刻內涵。如行者修功之時,稍有測度,摸擬之心,則得之非真,丹經雲:“不可思議也”。丹道不過以此真意為丹頭,意即炁,炁即意,神即炁,炁即神矣。




   整個仙道修煉過程,無非是對此“覺意”進行反復煉養,先在身內安爐立鼎煉養,再入於天地之爐中煉養,最後入於宇宙太虛之爐鼎煉養,再入於天地之爐中煉養,最後入於宇宙太虛之爐鼎中煉養而修成曠劫不壞之元神。




   故我們修丹之士,首要之務,最緊迫之事,必先對此元神、真意認得明白,方不至步入岔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