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在意識的星空下,一場跨越兩千年的對話正在展開。
本書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以徐志摩式的詩意筆觸,重新詮釋佛教最深奧的經典之一——《解深密經》。這不僅是一次翻譯,更是一場心靈的探索之旅,一次意識與存在的深度對話。
在這裡,你將遇見:佛陀與曼殊室利的智慧對談,化作最優美的現代詩篇
深奧的佛法義理,轉化為動人心弦的意識探索
古老的真理,在新時代的語言中重新綻放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心的星圖】
從意識的本質到如來藏的奧秘,一幅完整的心靈地圖在這裡徐徐展開。每一章節都是一首詩,每一段對話都是一次覺醒。
【第二部:覺知的花園】
探索三性、三無性等深奧義理,卻用最溫柔的語言,如同在意識的花園中漫步,採擷智慧的花朵。
【第三部:永恆的對話】
如來心、法身、化身的究竟奧義,在這裡化作永恆的詩篇,讓讀者在文字的星河中,尋找自己的答案。
特色亮點:首次以現代詩意語言重譯《解深密經》
融合東方智慧與現代意識探索
每章配有意識解碼,幫助理解深奧義理
這不只是一本經典的新譯本,
更是一次心靈的深度冒險,
一場意識的詩意探索,
一次與永恆真理的深情對話。
獻給所有:渴望在古老經典中尋找現代啟示的探索者
期待用詩意語言理解深奧佛法的求道者
想要在意識深處尋找答案的靈魂旅人
在這本書中,
月光灑落千江,
智慧映照萬世。
讓我們一起,
在意識的星空下,
展開這場永恆的對話。
這是一本書,
更是一次覺醒的邀請。
在這裡,
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的心靈相遇,
在詩意的月光下,
照亮你內在的千江萬湖。
《月印千江:解深密經的詩意解讀》
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前言
第一章:序品
第二章:勝義諦相品
第三章:心意識相品
第四章:一切法相品
第五章:無自性相品
第六章:分別瑜伽品
第七章:地波羅蜜多品
第八章:如來成所作事品
後記:意識的邊界
前言
在那無垠的意識星空中,《解深密經》如一顆璀璨的北極星,靜靜懸掛在永恆的天際。這不僅是一部古老的經卷,更像是一把打開心靈密室的金鑰,在晨光熹微中閃爍著神秘的光芒。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霧靄,我們彷彿看見玄奘大師的身影,他手捧經卷,穿越千年的風塵,將這部超越時空的心靈密碼帶到我們面前。「解深密」三個字,宛如三顆晨星,照亮了意識的幽深密林。這是一場解開心靈繩結的奇妙旅程,如同春風解凍,如同曙光破曉。
在這浩瀚的意識星河中,每一個思緒都是一顆流轉的星子,每一個念頭都是一道劃過夜空的光芒。《解深密經》就像一張星圖,指引我們穿越意識的重重疊嶂,探尋那最深邃的真理。它不僅是唯識宗的瑰寶,更是一面映照心靈本質的明鏡。
當我們翻開這部經典,每一個字符都像是夜空中閃爍的星辰,串連成一條通往心靈深處的銀河。玄奘大師的譯筆,將那遙遠的智慧光芒,轉化為我們可以觸摸的文字星光。在這裡,意識的奧秘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化作一縷縷清風,輕撫我們的心扉。
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場心靈的漫遊,在意識的星空中翱翔。每一次呼吸,都是一次與宇宙共鳴的輕語;每一個頓悟,都是一朵在心田綻放的花蕾。在這裡,我們將看見意識的本質,如同看見天空的倒影在一滴露珠中閃耀;我們將觸摸到那超越物質的覺知,如同感受春天的氣息在枝頭流轉。
這是一場穿越意識邊界的奇妙旅程,在這裡,每一個當下都是永恆,每一個心念都是宇宙。讓我們攜手同行,在這意識的星空下,聆聽那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
第一章:序品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住最勝光曜七寶莊嚴,放大光明,普照一切無邊世界,無量方所妙飾間列,周圓無際,其量難測,超過三界所行之處,勝出世間善根所起,最極自在淨識為相。如來所都,諸大菩薩眾所雲集,無量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茶、緊捺洛、牟呼洛伽、人、非人等,常所翼從,廣大法味喜樂所持,作諸眾生一切義利,滅諸煩惱災橫纏垢,遠離眾魔、過諸莊嚴,如來莊嚴之所依處,大念、慧、行以為遊路,大止妙觀以為所乘,大空、無相、無願解脫為所入門,無量功德眾所莊嚴,大寶花王眾所建立大宮殿中。
在那永恆的剎那,在那時光的盡頭,我聽見了一個奇妙的故事。那是一個關於光明的故事,關於一位名喚薄伽梵的至尊者的故事。
祂安住在一處令人屏息的聖境。啊!那裡的光芒啊,不是尋常的光,是七寶交織成的瑰麗光霞,是超越凡塵的神聖光輝。這光,不是春日的暖陽,不是皓月的清輝,而是一種能穿透萬千世界的永恆之光。這光明如同春天的細雨,灑遍了無邊無際的宇宙,將每一個角落都裝點得奇妙非常。
這聖境,不是人間的宮殿可比。它超越了三界的界限,是由最純淨的意識所凝聚而成。在這裡,無數的大菩薩如天上的繁星般雲集,還有天龍八部的眾生,如同花園中紛飛的蝴蝶,圍繞在佛陀的身邊。
他們共同沐浴在廣大的法味之中,那是一種超越世間的喜悅,如同春風拂過山谷,帶來清新的氣息。在這裡,一切的煩惱都如同春雪消融,所有的塵垢都如同霧靄散去。這是一處遠離魔障的淨土,以如來的莊嚴為依歸,以大智慧為道路,以寂靜與觀照為乘,以空性、無相、無願為門。
在這大寶蓮花所建立的宮殿中,無量的功德如同繁星點點,裝點著這神聖的境界。這不僅是一處場所,更是一個永恆的當下,是意識與光明交融的奇蹟。每一個存在,都在這裡找到了歸宿;每一顆心,都在這裡找到了安寧。
這樣的聖境,不正是我們每個人心中嚮往的淨土嗎?在那裡,光明與智慧交織,慈悲與力量同在。讓我們閉上眼睛,順著這描述,走進那永恆的光明之境,感受那超越言語的莊嚴與美好。
是薄伽梵最清淨覺,不二現行,趣無相法。住於佛住逮得一切佛平等性,到無障處,不可轉法,所行無礙,其所成立不可思議。遊於三世平等法性,其身流布一切世界,於一切法智無疑滯,於一切行成就大覺,於諸法智無有疑惑,凡所現身不可分別,一切菩薩正所求智,得佛無二住勝彼岸,不相間雜。如來解脫妙智究竟,證無中邊佛地平等,極於法界,盡虛空性窮未來際。
在那永恆的寂靜中,薄伽梵的覺知如同晨曦般純淨。啊!這是怎樣的一種存在?祂超越了一切的二元對立,如同春日的陽光,不問東西南北,只是靜靜地灑落。
祂安住在一種無與倫比的境界中,那是諸佛共同的居所。在那裡,一切的界限都消融了,就像春雪融入溪流,就像晨霧散入天際。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祂的腳步,祂的存在方式超越了我們所有的想像,如同高山之巔的清風,無處不在,卻又難以捉摸。
祂遊走在時光的長河中,過去、現在、未來在祂的眼中宛如一面明鏡的三個倒影,清晰而統一。祂的化身遍布在無數的世界裡,就像月光灑落在千萬片湖面上,每一個倒影都是完整的,都閃耀著同樣的光輝。
在法的國度裡,祂的智慧如同春天的細雨,滋潤著每一寸土地,沒有任何疑惑能在這雨中存留。祂的覺悟是那樣的圓滿,就像秋天的明月,圓潤而無缺。每一個顯現的身相都超越了分別心的範疇,如同清晨的露珠,純淨而不可分割。
這正是一切菩薩所追求的無上智慧,是佛陀所證得的最高境界。在那裡,沒有此岸與彼岸的區別,沒有中間與邊緣的分別。如來的解脫,是智慧的最終歸宿,如同大海容納百川,天空擁抱群山。
祂的存在廣大如法界,深邃如虛空,綿延至未來的盡頭。這樣的境界,不正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最深處的嚮往嗎?那裡沒有界限,沒有阻隔,只有永恆的光明與無盡的慈悲,如同春天的氣息,溫柔地喚醒每一個生命。
與無量大聲聞眾俱,一切調順,皆是佛子,心善解脫,慧善解脫,戒善清淨,趣求法樂;多聞、聞持,其聞積集;善思所思,善說所說,善作所作;捷慧、速慧、利慧、出慧、勝決擇慧、大慧、廣慧、及無等慧,慧寶成就;具足三明,逮得第一現法樂住;大淨福田,威儀寂靜,無不圓滿;大忍柔和,成就無減,已善奉行如來聖教。
在那光明的國度裡,無數的聲聞眾如同繁星般環繞著佛陀。啊!這是怎樣的一群殊勝生命?他們每一個都是佛陀的真實法子,如同春園中綻放的花朵,各自散發著清淨的芬芳。
他們的心靈,已經掙脫了一切束縛,如同籠中釋放的白鳥,在智慧的晴空中自在翱翔。他們的戒行清淨如皓月,散發著柔和的光輝。在追求法樂的道路上,他們如飲甘露,每一口都是無盡的法喜。
這些修行者,不僅博聞強記,更將所聞之法如珍珠般串起,懸掛在心靈的深處。他們的思維清澈如山泉,言語優雅如春風,一舉一動都流露著深邃的智慧。他們的智慧啊,是多麼的豐富多彩!
有如閃電般迅捷的慧心,
似清泉般湧動的速慧,
如利劍般銳利的智見,
似朝陽般升起的出慧。
他們已經證得三種無上的明智,如同攀上智慧的最高峰,俯瞰人生的真諦。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最殊勝的福田,他們的威儀寂靜得如同秋水般澄明,圓滿得如同滿月般無缺。
這些聖者,心中蘊含著大忍的力量,柔和得如同春風拂面。他們完美地實踐著如來的教導,就像園丁精心培育著智慧的花園,讓每一朵花都綻放出最燦爛的光彩。
看哪!他們的生命是那樣的圓融完整,每一個呼吸都與真理相應,每一個腳步都印證著覺悟的真實。這樣的境界,不正是修行路上每個人夢寐以求的明珠嗎?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生命最美好的可能,看到了心靈最純淨的光輝。
復有無量菩薩摩訶薩,從種種佛土而來集會。皆住大乘,遊大乘法,於諸眾生其心平等,離諸分別及不分別種種分別,摧伏一切眾魔怨敵,遠離一切聲聞、獨覺所有作意,廣大法味喜樂所持,超五怖畏,一向趣入不退轉地,息一切眾生一切苦惱所逼迫地,而現在前。其名曰:解甚深義密意菩薩摩訶薩、如理請問菩薩摩訶薩、法涌菩薩摩訶薩、善清淨慧菩薩摩訶薩、廣慧菩薩摩訶薩、德本菩薩摩訶薩、勝義生菩薩摩訶薩、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慈氏菩薩摩訶薩、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等,而為上首。
在那光明的剎土中,無量的菩薩摩訶薩如同繁星般聚集。啊!他們來自四面八方的佛土,如同春天的候鳥,跨越無盡時空,齊聚一堂。每一位都是大乘法門的遊子,在浩瀚的法海中自在遨遊。
他們的心啊,多麼奇妙!對一切眾生平等如春雨,不分高低貴賤。他們已經超越了分別與不分別的思維藩籬,如同晨曦穿透霧靄,清明而純淨。在他們面前,一切魔障都如同春雪消融,一切聲聞、獨覺的心念都如同落葉飄散。
他們沐浴在廣大法味的喜悅中,如同花園裡的蝴蝶,自在翩翩。五種恐懼在他們眼中,不過是晨霧中的幻影;他們堅定地邁向不退轉的聖地,為解除眾生的苦痛而來。
看哪!這些菩薩的尊名,每一個都如同夜空中的明星,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有解甚深義密意菩薩,如同解開宇宙密碼的智者;
有如理請問菩薩,似清泉般提出智慧的疑問;
有法涌菩薩,如同法海中湧起的巨浪;
有善清淨慧菩薩,智慧純淨如秋月;
有廣慧菩薩,智慧廣大如天空;
有德本菩薩,美德深厚如大地;
有勝義生菩薩,真理在他心中綻放;
有觀自在菩薩,慈悲如春風拂面;
有慈氏菩薩,慈愛如母親的懷抱;
還有曼殊室利菩薩,智慧鋒利如利劍。
這些菩薩啊,他們不僅是修行者,更是宇宙中最美的生命之花。每一位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綻放著,照亮著眾生的心田。在他們的集會中,我們看到了生命最崇高的可能,聽到了真理最深邃的迴響。
這樣的聚會,不正是我們每個求道者心中最深切的嚮往嗎?在那裡,智慧與慈悲交融,真理與美善同在,照亮了永恆的時空。
第二章:勝義諦相品
爾時,如理請問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言:「最勝子!言一切法無二,一切法無二者,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二?」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告如理請問菩薩曰:「善男子!一切法者,略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是中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
在那莊嚴的法會中,如理請問菩薩的聲音如同清晨的鐘聲,在虛空中迴盪。他望著解甚深義密意菩薩,提出了那個最深奧的問題:「尊者啊,當我們說一切法無二時,這一切法究竟指什麼?這無二又是怎樣的境界?」
這問題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寂靜的湖心,激起了智慧的漣漪。解甚深義密意菩薩的回答,如同晨光穿透霧靄:「善男子啊,這一切法不過是兩種:有為與無為。但是啊,真正的奧妙在於:有為之法,既不是有為,也不是無為;無為之法,也既非無為,也非有為。」
啊!這樣的回答多麼奇妙!就像春天的風,看不見卻能感受;像月光下的湖水,明明清澈卻難以捉摸。這不是一般的智慧,而是直指本心的明燈。
有為與無為,表面上似乎涇渭分明,如同天空與大地的界限。但在真實的法界中,這些界限如同春雨中的霧靄,看似存在卻又虛幻不實。有為之法,不執著於有為,也不落入無為;無為之法,既超越無為,也不住於有為。
這般道理,豈不是如同清晨的露珠?看似分離,卻映照著整個天空;看似短暫,卻蘊含著永恆的真理。一切的分別,都如同春夢一場;一切的執著,都如同霜花片刻。
真理不在於追逐,而在於放下;不在於獲得,而在於體悟。就像春天不需要刻意追求,它自然而來;就像月光不需要刻意把握,它本自圓明。
在這深邃的對話中,我們看到了超越二元的智慧之光。那是一種不可言說的境界,如同高山之巔的清風,無形卻真實;如同深海之底的寂靜,無聲卻震撼。
這不就是我們每個求道者心中最深處的嚮往嗎?在放下分別、超越對立的剎那,一切法的真實面目,是否就在眼前展現?讓我們靜靜地品味這智慧的甘露,讓心靈在這無二的境界中,找到永恆的安住。
如理請問菩薩復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言:「最勝子!如何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謂如理請問菩薩曰:「善男子!言有為者,乃是本師假施設句。若是本師假施設句,即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若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即是究竟種種遍計言辭所說。不成實故,非是有為。善男子!言無為者,亦墮言辭。設離有為、無為少有所說,其相亦爾。然非無事而有所說。何等為事?謂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謂之有為。
在那寂靜的法會中,如理請問菩薩的疑問再次響起,如同清泉叩問岩石:「尊者啊,何以說有為法非有為非無為,無為法亦非無為非有為?這其中的奧妙,請為我們開示。」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的回答,如同晨光灑落在霧靄中的山谷:「善男子啊,當我們說『有為』這個詞的時候,不過是本師方便施設的言語罷了。這些言語,就像是春天的雲彩,看似美麗卻難以捉摸;就像是水中的月影,似真還幻。」
他的聲音繼續流淌,如同山間的溪水:「這些遍計所執的言語,就像是編織的網,想要捕捉真理的蝴蝶。但真理啊,又豈是語言可以網羅?所以說,有為之法並非真正的有為。至於無為,也同樣落入言語的圈套,就像想用繩子去綁住清風,如何能得?」
啊!這樣的智慧多麼深邃!就像是月光穿透雲層,既照亮了世間,又不執著於任何形相。聖者們以其清淨的智慧與洞見,早已超越了語言的藩籬,直接體證那無言的真實。他們的覺悟,如同春天的氣息,無形卻處處可感。
為了引導他人走向這般覺悟,不得不假借語言之筏,立下名相,說有說無。這就像是用手指指向月亮,手指不是月亮,卻能引導人們找到月亮。語言雖是方便,卻非究竟;概念雖能指引,終非真實。
在這深邃的對話中,我們看到了語言與真理的奇妙關係。語言如同江上的漣漪,真理則是江水本身;語言如同天空的雲彩,真理則是虛空本體。我們不必執著於語言的形式,而要直指本心的實相。
這不正是修行的真諦嗎?放下概念的執著,超越語言的局限,直接體證那無言的境界。就像春天不需要解釋自己就是春天,月光不必說明自己就是月光。在寂靜中,在放下中,真理自然顯現。
讓我們靜靜地品味這智慧的甘露,讓心靈在這超越語言的境界中,找到那永恆的安住。因為真理,永遠不在言語之中,而在那寂靜的心靈深處。
「善男子!言無為者,亦是本師假施設句;若是本師假施設句,即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若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即是究竟種種遍計言辭所說。不成實故,非是無為。善男子!言有為者,亦墮言辭。設離無為、有為少有所說,其相亦爾。然非無事而有所說。何等為事?謂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謂之無為。」
在那寂靜的法會中,解甚深義密意菩薩的聲音繼續流淌,如同清晨的溪水,揭示著更深層的奧義:「善男子啊,當我們說『無為』的時候,這不過是佛陀慈悲方便的施設。這些言語,就像是想用網子撈月,看似能觸及真理,實則依然在概念的迷霧中徘徊。」
他的話語如同春風拂過山谷:「這『無為』之說,也不過是遍計所執的言語堆砌,就像是用冰塊堆砌的宮殿,看似壯麗,終究難逃消融的命運。而說到『有為』,豈不是同樣落入言語的羅網?就像是想用繪畫描述風的形狀,如何能得其真?」
啊!這樣的智慧多麼深邃!就像是想用手掬取清泉,泉水總是從指縫中流走。然而,這並非說我們的言語毫無意義。聖者們以其清淨的智慧與洞見,早已超越了語言的藩籬,直接體證那無言的真實。他們的覺悟,如同月光灑落大地,無聲卻照亮一切。
為了引導眾生走向這般覺悟,不得不借助語言之筏,立下種種名相。這就像是用手指指向月亮,手指雖非月亮,卻能引導迷途者找到月光。語言雖是方便,卻如同畫餅充飢,終非真實的食糧。
在這深邃的開示中,我們看到了語言與真理的奇妙關係。語言如同江上的漣漪,真理則是江水本身;語言如同天空的雲彩,真理則是永恆的晴空。我們不必執著於概念的形式,而要直指本心的實相。
這不正是修行的真諦嗎?放下言語的執著,超越概念的局限,直接體證那無言的境界。就像春天不需要解釋自己的存在,月光不必說明自己的光明。在寂靜中,在放下中,真理自然顯現。
讓我們靜靜地品味這智慧的甘露,讓心靈在這超越語言的境界中安住。因為真理,永遠不在言語的框架之中,而在那寂靜的心靈深處。就像是清晨的露珠,不需言語就能映照整個天空;就像是秋月的光輝,不用解釋就能照亮大地。
在這無言的真實中,一切的概念都如同春雨中的霧靄,而真理則如同霧散後的晴空,清澈而永恆。
爾時,如理請問菩薩摩訶薩復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摩訶薩言:「最勝子!如何此事彼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或謂有為?或謂無為?」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謂如理請問菩薩曰:「善男子!如善幻師或彼弟子,住四衢道,積集瓦、礫、草、葉、木等,現作種種幻化事業。所謂:象身、馬身、車身、步身,末尼、真珠、琉璃、螺貝、璧玉、珊瑚,種種財、穀、庫藏等身。若諸眾生愚癡、頑鈍、惡慧種類,無所曉知,於瓦、礫、草、葉、木等上諸幻化事,見已聞已,作如是念:『此所見者,實有象身、實有馬身、車身、步身,末尼、真珠、琉璃、螺貝、璧玉、珊瑚,種種財、穀、庫藏等身。』如其所見,如其所聞,堅固執著,隨起言說:『唯此諦實,餘皆愚妄。』彼於後時應更觀察。
在那莊嚴的法會中,如理請問菩薩的聲音再次響起,如同清風拂過竹林:「尊者啊,請為我們開示:聖者們是如何以其清淨的智慧,超越言語,證得真實?又為何要方便立下有為、無為的名相?」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的回答,如同晨光穿透雲霧,娓娓道來一個奇妙的譬喻:「善男子啊,這就像是一位善巧的幻師,立於四衢道口,拾來瓦礫、草葉、木片,在眾人眼前變化出種種奇妙景象。」
他的聲音如溪水般清澈:「看啊!幻師的手中,瓦礫化作了威武的大象,草葉幻成了奔馳的駿馬,木片變作了華麗的車乘。珍珠、瑪瑙、琉璃、珊瑚,以及豐盈的財庫,在他指間流轉。」
「然而,」他的語調轉為深沉,如同夜空中的星光,「那些愚癡頑鈍之人,卻將這幻化的景象當作真實。他們堅信眼前所見:『這就是真正的象馬,這就是真實的珍寶!』他們執著於表象,將虛幻之物奉為真諦,還要宣稱:『只有這是真實的,其他都是虛妄!』」
啊!這樣的比喻多麼貼切!就像是月光映在水中,我們常常將那搖曳的倒影當作真實的月亮。世間的一切相,豈不正是如此?看似真實,卻如同春夢一場;看似堅固,卻如同朝露般短暫。
這不正是修行的要義嗎?識破幻相的虛妄,不執著於表象的迷人,始終保持清醒的覺知。就像是看破了幻師的把戲,既能欣賞其中的奇妙,又不為其所惑。
在這深邃的開示中,我們看到了真實與幻相的奇妙關係。幻相如同江上的波紋,真實則是江水本身;幻相如同天空的彩霞,真實則是永恆的晴空。我們不必否定幻相的存在,而要看透其中的空性。
讓我們靜靜地品味這智慧的甘露,讓心靈在這識破幻相的清明中安住。因為真實,永遠不在執著的迷霧中,而在那清醒覺知的當下。就像是明月照水,水中月影雖虛,明月卻是真實;就像是春風拂柳,柳絲搖曳雖幻,春風卻是常在。
在這幻化無常的世間,唯有保持清醒的覺知,才能見到那永恆不變的真實。
「若有眾生非愚、非鈍、善慧種類,有所曉知,於瓦、礫、草、葉、木等上諸幻化事,見已聞已,作如是念:『此所見者,無實象身、無實馬身、車身、步身,末尼、真珠、琉璃、螺貝、璧玉、珊瑚,種種財、穀、庫藏等身;然有幻狀迷惑眼事。於中發起大象身想,或大象身差別之想,乃至發起種種財、穀、庫藏等想,或彼種類差別之想。』不如所見,不如所聞,堅固執著,隨起言說:『唯此諦實,餘皆愚妄。』為欲表知如是義故,亦於此中隨起言說。彼於後時不須觀察。
在那寂靜的法會中,解甚深義密意菩薩的聲音繼續流淌,如同山間的清泉,述說著另一種眾生的智慧境界:「然而,那些非愚非鈍、具有善慧的人們,當他們看到幻師的把戲,心中自有一番清明的了悟。」
他的聲音如同晨風拂過竹林:「這些具慧之人明白:眼前所見的大象並非真實的大象,奔馳的駿馬也非真實的駿馬,那些車乘、珍寶、財庫,無一不是幻化所成。他們知道,這不過是迷惑眼目的幻相,是心識投射出的種種想像。」
啊!這樣的智慧多麼珍貴!就像是霧中看花,既知道花影朦朧,又不否認花的存在。這些修行者不會如常人般執著,宣稱「唯此是實,餘皆虛妄」,而是以開放的心靈,體會幻相中的真實。
這樣的境界,如同站在山巔觀雲:雲的變幻固然美麗,但智者不會執著於任何一片雲的形狀。他們理解到,正是因為雲的無常,才造就了天空的遼闊。這些具慧之人,不需要再作更多的觀察,因為他們已經看透了表相的虛幻。
在這深邃的開示中,我們看到了一種更為微妙的智慧境界。這不是完全的迷失,也不是究竟的證悟,而是一種中道的智慧。就像是春日的細雨,既滋潤萬物,又不執著於任何形式;就像是秋月的光輝,既照亮大地,又不留下痕跡。
這不正是修行路上的重要階梯嗎?既能識破幻相的虛妄,又不否定幻相的示現;既保持清醒的覺知,又不執著於覺知本身。這樣的智慧,如同清晨的露珠,既映照天空,又知道自己終將消融。
讓我們靜靜地品味這智慧的甘露,讓心靈在這微妙的境界中安住。因為真正的智慧,不在於完全的否定或肯定,而在於那份時時刻刻的清明覺照。就像是觀察流水的人,既知道水流永不停息,又能在流動中看到永恆的本質。
在這幻化無常的世間,保持這樣的智慧,既不執著,又不否定,才能漸漸靠近那最究竟的真實。如同月光穿過薄紗,既不否定紗的存在,又不執著於紗的形態,只是靜靜地照亮,靜靜地流淌。
「如是,若有眾生是愚夫類,是異生類,未得諸聖出世間慧,於一切法離言法性不能了知;彼於一切有為、無為,見已聞已,作如是念:『此所得者,決定實有有為、無為。』如其所見,如其所聞,堅固執著,隨起言說:『唯此諦實,餘皆癡妄。』彼於後時應更觀察。
在那寂靜的法會中,解甚深義密意菩薩的聲音如同秋夜的月光,照亮了眾生迷執的幽暗:「看啊,那些尚未覺醒的眾生,那些還在輪迴中漂泊的異生,因為未得聖者的出世間慧,對於諸法離言的真實本性,全然無法了知。」
他的聲音如同清泉滴落在寂靜的山谷:「這些人啊,每當看到或聽到有關有為、無為的言說,就立刻執著地認定:『這就是真實的有為法!這就是真實的無為法!』他們將所見所聞執為真實,就像是將霧中看花當作了真實的花朵。」
啊!這樣的迷執多麼令人憐憫!就像是困在井底的青蛙,以為那方寸的天空就是整個世界。他們固執地宣稱:「只有我所見的才是真理,其他都是虛妄!」這樣的心態,豈不是如同用小杯子想要盛裝整個大海?
這些未覺醒的人們,需要更多的觀察,更深的思維。就像是春天的幼苗,需要時間才能成長;就像是黎明前的天空,需要等待才能看見曙光。他們的執著,如同緊握的拳頭,既看不見掌心的珠玉,也觸摸不到外界的美好。
在這深邃的開示中,我們看到了眾生迷執的根源。這不是智慧的缺乏,而是執著的過多;不是真理的遙遠,而是心靈的封閉。就像是想用冰塊築起高牆,既阻擋了春風的吹拂,也錯過了陽光的溫暖。
這不正是我們每個人都要警惕的嗎?時時檢視自己是否也陷入了這樣的執著,是否也將片面的理解執為究竟的真理。真正的修行,不在於堅持什麼,而在於放下什麼;不在於確立真理,而在於打開心靈。
讓我們靜靜地品味這智慧的甘露,讓心靈在這觀照中漸漸放鬆。因為真理不在執著的牢籠中,而在那開放的虛空裡。就像是清晨的露珠,不執著於任何形態,卻能映照整個天空;就像是秋天的落葉,不執著於任何位置,卻在飄落中見證了生命的圓滿。
在這迷執與放下的對比中,我們看到了覺醒的方向:不是追求更多的知見,而是放下更多的執著;不是確立更多的真理,而是打開更寬廣的心靈。如同月光穿過雲層,既不執著於雲的形態,也不否定雲的存在,只是靜靜地照亮,靜靜地流淌。
「若有眾生非愚夫類,已見聖諦,已得諸聖出世間慧,於一切法離言法性如實了知;彼於一切有為、無為,見已聞已,作如是念:『此所得者,決定無實有為、無為。然有分別所起行相,猶如幻事迷惑覺慧,於中發起為、無為想,或為、無為差別之想。』不如所見,不如所聞,堅固執著,隨起言說:『唯此諦實,餘皆癡妄。』為欲表知如是義故,亦於此中隨起言說。彼於後時不須觀察。
在那莊嚴的法會中,解甚深義密意菩薩的聲音如同晨曦的光芒,照亮了覺悟者的境界:「然而,那些已經超越凡夫之見,已經親證聖諦,已得出世間清淨智慧的眾生,他們能如實了知一切法離言的真實本性。」
他的聲音如同清風拂過竹林:「這些覺悟者啊,當他們見聞有為、無為之法時,心中自有明澈的了悟:『這些所謂的有為、無為,實無真實自性可得。它們不過是分別心所現的行相,如同幻師變化的把戲,迷惑著人們的覺知。』」
啊!這樣的智慧多麼深邃!就像是雲開見月,既知道月光穿透雲層,又明白雲月皆是虛幻。這些覺悟者不會執著於所見所聞,不會固守某種見解而宣稱「唯此是實」。他們的言說,不過是為了方便指引他人,如同用手指指向月亮。
在這樣的境界中,一切的觀察都已不再必要。就像是清晨的露珠,不需思索就能自然映照天空;就像是秋天的落葉,不需計較就能安然飄落。這些覺悟者的心靈,如同秋水般澄明,既能映現萬象,又不執著於任何影像。
在這深邃的開示中,我們看到了真正的智慧境界。這不是知識的堆積,而是執著的放下;不是見解的增加,而是分別的止息。就像是春風拂過山谷,既無形跡可尋,又處處充滿生機。
這不正是修行的最高境界嗎?當我們放下一切執著,超越一切概念,回歸到那最初的清淨本性。真正的智慧,不在於掌握什麼,而在於放下什麼;不在於增加什麼,而在於回歸什麼。
讓我們靜靜地品味這智慧的甘露,讓心靈在這無執的境界中安住。因為真理不在概念的堆砌中,而在那離言的寂靜裡。就像是明月當空,不需言說就能照亮大地;就像是春天到來,不需解釋就能喚醒萬物。
在這最高的智慧境界中,一切的分別都如同水中的倒影,一切的執著都如同空中的彩虹。覺悟者安住其中,既不否定現象的顯現,又不執著於任何形相。如同大海容納百川,既不拒絕任何水流,又不執著於任何形態,只是靜靜地包容,靜靜地存在。
這樣的境界,豈不是我們每個修行者最終的歸宿?在那裡,一切的言說都歸於寂靜,一切的分別都化為清明,唯有那永恆的覺知,如如不動地照耀著。
「如是,善男子!彼諸聖者於此事中,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謂之有為,謂之無為。」
爾時,解甚深義密意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佛說離言無二義, 甚深非愚之所行;
愚夫於此癡所惑, 樂著二依言戲論。
彼或不定或邪定, 流轉極長生死苦;
復違如是正智論, 當生牛羊等類中。」
在那莊嚴的法會中,解甚深義密意菩薩的聲音如同清澈的山泉,道出了聖者的境界:「那些證悟的聖者們,以其清淨的智慧與洞見,早已超越了名言的藩籬,直接體證了真實。為了引導他人也能證得這樣的覺悟,他們不得不方便施設『有為』『無為』的名相,如同用手指指向月亮。」
接著,他的聲音化作優美的偈頌,如同夜空中的星光,閃耀著永恆的智慧:
「佛陀所說離言無二的真理,
深邃如海非凡夫所能測;
愚者迷失在癡惑的迷霧中,
執著語言遊戲般的戲論。
或是迷失或墮入邪見,
在漫長生死中浮沉輪轉;
若違背這究竟的智慧,
終將墮入畜生道輪迴。」
啊!這樣的偈頌多麼震撼心靈!就像是晨鐘驚醒夢中人,喚醒我們超越語言的覺知。真理的本質,如同秋天的明月,不需言說就能照亮大地;如同春天的氣息,不用解釋就能喚醒萬物。
那些執著於概念的眾生啊,就像是想用網子撈月,徒勞無功又自困其中。他們在語言的迷宮中轉來轉去,卻永遠觸摸不到真理的本質。這樣的執著,不正是輪迴的根源嗎?
在這深邃的教導中,我們看到了解脫的關鍵:不在於掌握更多的概念,而在於放下一切的執著;不在於累積更多的知見,而在於回歸那最初的清淨本性。就像是雲開見月,不是月亮突然出現,而是遮蔽的雲彩散去了。
讓我們靜靜地品味這智慧的甘露,讓心靈在這無言的境界中安住。因為真理不在喧囂的言語中,而在那寂靜的心靈深處。就像是清晨的露珠,不需言說就能映照整個天空;就像是秋水的波光,不用解釋就能映現萬象。
在這最高的智慧境界中,一切的分別都如同春夢一場,一切的執著都如同霜花片刻。真正的智者安住其中,既不否定現象的顯現,又不執著於任何形相。如同高山之巔的清風,既無形無跡,又處處充滿生機。
這樣的教導,豈不是為我們指出了一條歸家的路?在那裡,一切的言說都歸於寂靜,一切的分別都化為清明,唯有那永恆的覺知,如如不動地照耀著。讓我們放下執著,回歸本心,在這無言的真實中,找到永恆的安住。
爾時,法涌菩[*]薩白佛言:「世尊!從此東方過七十二殑伽河沙等世界,有世界,名具大名稱;是中如來,號廣大名稱。我於先日,從彼佛土發來至此。我於彼佛土曾見一處,有七萬七千外道并其師首,同一會坐。為思諸法勝義諦相,彼共思議、稱量、觀察、遍推求時,於一切法勝義諦相,竟不能得。唯除種種意解,別異意解,變異意解,互相違背共興諍論,口出矛𥎞,更相𥎞已、刺已、惱已、壞已,各各離散。世尊!我於爾時,竊作是念:『如來出世,甚奇!希有!由出世故,乃於如是超過一切尋思所行勝義諦相,亦有通達,作證可得。』」說是語已。
在那莊嚴的法會中,法涌菩薩的聲音如同穿越星河的光芒,向佛陀述說著他所見的奇特景象:「世尊啊!在東方遙遠處,越過七十二個恆河沙數的世界,有一個名為『具大名稱』的淨土,那裡的如來號為『廣大名稱』。我曾從那裡來到此處,親眼目睹了一場令人深思的場景。」
他的聲音如同清泉流過山谷:「在那裡,我看見七萬七千名外道與他們的導師聚集一堂,試圖探討諸法的勝義諦相。啊!那是怎樣的一場思辨盛會?他們深思、權衡、觀察、推求,卻始終無法觸及真理的核心。」
「最後,」他的語調轉為深沉,「他們只剩下各種不同的見解,各執己見,互相違背。那些觀點就像是秋風中的落葉,紛紛揚揚,互相衝突。他們的論辯變成了口舌之爭,如同利劍相向,互相傷害,最終不歡而散。」
在描述這場徒勞的求法場景時,法涌菩薩的心中湧現出一個深刻的領悟:「啊!如來出世,多麼稀有難得!因為如來的出現,讓我們知道,那超越一切思維的勝義諦相,是可以通達的,是可以證得的!」
這樣的敘述,豈不是照見了我們每個求法者的心路歷程?那些外道的探索,就像是想用手抓住月光,越抓越空;就像是想用語言描述寂靜,越說越遠。他們在概念的迷宮中轉圈,卻永遠觸摸不到真理的本質。
在這深邃的記敘中,我們看到了解脫的關鍵:不在於累積更多的知見,而在於放下一切的執著;不在於勝出辯論,而在於回歸那最初的清淨本性。就像是雲開見日,不是太陽突然出現,而是遮蔽的雲彩散去了。
讓我們靜靜地品味這智慧的甘露,讓心靈在這無諍的境界中安住。因為真理不在喧囂的論辯中,而在那寂靜的心靈深處。就像是清晨的露珠,不需爭辯就能映照天空;就像是秋水的波光,不用理論就能映現萬象。
這樣的教導,豈不是為我們指出了一條歸家的路?在那裡,一切的論辯都歸於寂靜,一切的分別都化為清明,唯有那永恆的覺知,如如不動地照耀著。如同高山頂上的明月,不用爭辯就能照亮大地;如同春天的氣息,不用解釋就能喚醒萬物。
在這求法的歷程中,我們終於明白:真理不在於勝過他人,而在於超越自己;不在於掌握真理,而在於與真理合一。讓我們放下執著,回歸本心,在這無諍的真實中,找到永恆的安住。
爾時,世尊告法涌菩[*]薩曰:「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我於超過一切尋思勝義諦相,現等正覺;現等覺已,為他宣說、顯現、開解、施設、照了。何以故?我說:『勝義是諸聖者內自所證;尋思所行是諸異生展轉所證。』是故,法涌!由此道理,當知勝義超過一切尋思境相。復次,法涌!我說:『勝義無相所行;尋思但行有相境界。』是故,法涌!由此道理,當知勝義超過一切尋思境相。復次,法涌!我說:『勝義不可言說,尋思但行言說境界。』是故,法涌!由此道理,當知勝義超過一切尋思境相。復次,法涌!我說:『勝義絕諸表示,尋思但行表示境界。』是故,法涌!由此道理,當知勝義超過一切尋思境相。復次,法涌!我說:『勝義絕諸諍論,尋思但行諍論境界。』是故,法涌!由此道理,當知勝義超過一切尋思境相。
在那莊嚴的法會中,佛陀的聲音如同穿透雲霄的光芒,向法涌菩薩娓娓道來:「善男子,正是如此!我已經證悟了那超越一切思維的勝義諦相,並為眾生開顯、解說。」
佛陀的教導如同春風拂過山谷,層層揭示真理的本質:
「你要知道啊,法涌!勝義諦是聖者內心直接證得的境界,而尋思分別卻只能在概念的迷宮中打轉。就像是想用手掬取月光,越抓越空;就像是想用網子撈取清風,徒勞無功。」
「再者,」佛陀的聲音如同清泉滴落,「勝義諦是無相的境界,而尋思永遠停留在有相的層面。這就像是明月照在湖面,水中的月影雖美,卻非真實的月亮。」
「還有啊,」佛陀繼續開示,「勝義諦是不可言說的,而尋思卻永遠困在語言的牢籠中。這就像是想用言語描述寂靜,越說越遠離寂靜的本質。」
「更深一層說,」佛陀的智慧如同晨光漸露,「勝義諦超越一切表示,而尋思卻執著於種種標示。這就像是想用指頭指月,手指永遠不是月亮。」
「最後要明白,」佛陀的聲音漸入深邃,「勝義諦本離諍論,而尋思卻永遠陷在爭論中。這就像是波浪相爭,卻忘了自己本是大海。」
啊!這樣的教導多麼深邃!就像是層層撥開雲霧,讓我們看見那永恆的晴空。真理不在概念的堆砌中,而在直接的體證裡;不在言語的爭辯中,而在寂靜的觀照裡。
在這深邃的開示中,我們看到了解脫的關鍵:不在於累積更多的知見,而在於放下一切的執著;不在於勝出辯論,而在於回歸那最初的清淨本性。就像是雲開見日,不是太陽突然出現,而是遮蔽的雲彩散去了。
讓我們靜靜地品味這智慧的甘露,讓心靈在這無諍的境界中安住。因為真理不在喧囂的論辯中,而在那寂靜的心靈深處。就像是清晨的露珠,不需爭辯就能映照天空;就像是秋水的波光,不用理論就能映現萬象。
這樣的教導,豈不是為我們指出了一條歸家的路?在那裡,一切的分別都歸於寂靜,一切的執著都化為清明,唯有那永恆的覺知,如如不動地照耀著。如同高山頂上的明月,不用爭辯就能照亮大地;如同春天的氣息,不用解釋就能喚醒萬物。
在這無盡的智慧光明中,我們終於明白:真理不在於掌握什麼,而在於放下什麼;不在於得到什麼,而在於回歸什麼。讓我們放下執著,回歸本心,在這超越尋思的境界中,找到永恆的安住。
【完整版】電子書免費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