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懷宇、謝懷昭/著
2.8-2 回陽止漏化欲法
初修者修習太和玄功築基法時,靜久而動,或在睡眠剛覺時,陽炁生成,必衝動陽關,引起外腎勃舉,此乃無欲無念靜中生陽,為免陽炁散失,則當用回陽止漏之法追回體內,以培充後天形身,需注意的是,真正煉性精純的行者則不必用有為的方法,興陽勃舉時,不必管它,繼續入靜即可,外腎自然回縮。此法實非采藥,而是回陽,收回吾所煉之陽炁而已,不使陽炁化為有形而生欲念,更深一層之內涵是:起到化欲之作用。對煉性不夠精純者而言,興陽時不管,則此陽炁衝動陽關,引發後天生理本能,進一步陽炁化為有象有形而生出後天欲念,使修煉所得付諸東流。在欲念未生時防患於未然,用回陽之法追回體內。同時補充後天形體。
如果是有欲念時興陽或靜中興陽後來不及時追回即生欲念,則不必再用法追回,追回也必將漏失,甚至積存體內作怪使人更難清靜。
回陽之法:
①興陽時,用吸、抵、攝、閉,迴圈督運河車輸入于下丹田。即是從會陰穴提起,沿督脈直上丹田,再下降經上齶至舌,再經喉管直下丹田,略存一會兒,一次不行,再行幾次,直到外腎完全不再勃起為止,接著入靜還虛,此法偏于有為,行使時,只能用微意,不可強行運轉,最好順其自然之勢而升降河車。
②循中黃而收攝,興陽時,用微意自會陰穴提起,同時吸氣,提入下丹田略存一存,多行幾次,直到外腎完全回縮為止,接後入靜還虛。
③另有一訣較為簡便且不易出偏,訣雲:"一吸便提,息息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具體做法為:陽生之時,先是吸氣,至會陰穴,然後以微意提攝之,隨息歸入下丹田(即臍內);同時咽下津液一口,即為水火相見,水喻為腎陽;火煮喻為心意,水經火煉,化為真炁,歸於自身,此法可連用數度,直至陽回為止,然後再入靜,以微意觀照丹田,大體大歇,守而不守,若有若無,不管其它。②和③法有相同之處,行至深處,實乃一法,悟之可也。
總之,回陽之法的運用,貴在自然,不可用意太過,必須注意微意之運用,此節所講回陽之法,是針對修至二、三步的層次時而應用,如在第一步的修習中,則不可應用,只要入靜即可,在二步中動用時,則不可太用意,略略做到即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