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海會

華嚴海會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2-4.1 損止入靜法

謝懷宇、謝懷昭/著




回目錄



2-4.1 損止入靜法




  《道德經》雲:“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所謂損者,在太和靜功修煉而言即是減少念頭,減少一節負累,減少一切心理負擔,減少不必要之人際關係,等等此須分兩方面而言之,其一,于具體靜坐時而言,修煉之先,要把須要做好的事情事先辦好,須要考慮好的事情考慮好,以減少心理負擔與牽掛,以免到靜坐時又牽腸掛肚,兩相失誤,而且能夠專心專意,又有足夠的空餘時間去修煉靜養功夫,這樣心中不抱負擔,用“損”法減少各種靜坐負累,然後方可安安心心,無牽無掛的去正式靜養煉功,這樣行功之先就杜絕了諸多不必要之煩惱,杜絕了雜念產生之根源,自然易於入靜。




   以上是僅局限於實際開始靜坐之時的“損”法,但是,損之一法可大而化之到各個方面,須知修煉一事並不是煉功時就靜一靜了事,而是在平常生活之間亦要保持此身心皆清靜之心態,畢竟對於大多數煉功者而言,煉功之時間遠比平常工作學習應酬之時間少得多。若只煉功時才靜養身心,而在平常之際又放縱念頭,大喜大怒,大悲大惱,豈不把煉功時積累的靜養功夫沖消無餘。




   在平常生活中如何損?若以“清”為標準,



①生理上,須飲食清淡,少吃葷腥等刺激之物,以素食為主,當然也要注意營養;呼吸的空氣要清潔,性生活上青年人要節制,中老年要需戒絕;行功期間煙酒更需戒絕,不可做強度極大的體力勞動等事。



②心理上不可異相天開、妄念不斷,不可對某事物太癡迷,所謂玩物喪志也,如此等等。若以“少”為標準而言,則須減少各種不必要之應酬,不必要之知識,不必要之思想,不必要之念頭意識,使心儘量做到無牽無掛,坦坦蕩蕩,平和安然。



   以上損法修煉務必在生活中也鍛煉運用得純熟自如,凡可損者,皆隨時損之,去之,以盡于無為也。



   以上損法並不能完全減除雜念意想,因為大腦神經運轉,思考念頭起伏,已成慣性,平時猶未覺察,一但入靜,因心中有初步之清靜態,故反而能體會到念頭之起伏,雜念之紛芸,因此,必須接損之法再用“止”法。



   何謂止,止者,停止,停頓之意也,在實際太和靜功實修中,待用損法以後,念頭已較少,然後,這樣前念已過之時,使吾之心神意識突然打住,停止於靜止之態,這樣前念已滅,後念不生即得清靜。然後守此清靜,止于此清靜之地,心中亦微微有絲醉意,感覺五官六識混同一體,自身心神如嬰兒熟睡般恍恍惚惚,這就是“止”法。



   但是“止法”不僅僅只用於太和靜功修煉之時,必須把“止”字法應用到生活的極細微處,把“止”訣用得純熟自如。須知功夫之長進,關鍵就在於修煉者平常日用之際的修心煉性之工夫深淺如何耳!



  “損止”之法乃有意之法,猶如兩人在吵架難分難解,鬧得不可開交,旁邊添上一個強制勸和止念之人,三人鬧作一團,固能保一時平安,但莫免手段太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