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海會

華嚴海會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2-1 太和玄功修煉之外在身法

謝懷宇、謝懷昭/著




回目錄






2-1 太和玄功修煉之外在身法




   太和玄功外在形式或採取坐、站、臥、行皆無不可,關鍵在於神氣合一,神氣相抱,形神相守相融,身心相守相融而已,茲將各姿式外在形式分列如下:




  (一)坐式



A盤坐式:此式不宜結跏跌座,因長此跏跌雙盤,勢必造成上、下盤氣血不暢而百病叢生。初學或青壯年人,因身體效為強壯、氣血充沛、又加之每次練功時間不長,故初不覺其危害。待雙盤時間延長或年老體虛,氣血衰弱之時,其雙盤危害不期而至,君不見許多寺廟長年打坐之僧眾反較常人壽較短。故此煉功者不宜雙盤,散盤就可以。但必須坐於帶有鬆軟之墊子上。關鍵又在於要做到頭頸、脊柱皆中正放鬆,全身各處徹內徹外,上上下下,皆宜松靜舒適。然後兩手掌分放於雙膝,或雙手結太極印覆蓋相抱于下丹田。



B平坐式,平坐於凳子之上,但凳上需墊有綿墊,小腳垂直於地面,關鍵在於要做到頭頸脊柱中正,其要點如盤坐式。




  (二)站式



A無極式,雙腳、雙腿並立,雙手自然下垂於兩腿外側。

B太極式,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於兩腳外側或雙手結太極印相抱覆蓋于下丹田。



  (三)臥式



A、仰臥式,雙腳雙腿分開伸直(略帶曲意)與肩同寬,頭頸脊柱中正放鬆,抑睡須躺於帶有鬆軟墊子的木板床上,雙手抱太極印於肚臍,其中頭可置於枕上,但勿須太高,以合適為度。



B側臥式:一手曲肱枕頭,手掌置於耳竅下,但食指與拇指須分開來置於耳竅之下,以便耳竅不受壓迫,另外一手置於胯下兩腳之間或抱撫於肚臍,兩腳亦成一伸一曲之狀,不使其相互疊壓,唯左手伸者,則左腳須曲,右手曲者,右腳則伸。



  (四)行走式



全身須放鬆,萬慮皆須去,唯使心神寄託于緩步徐行之中,不可再有浮思雜念,如此怡然自得,如行雲端,雙目似閉非閉,如醉漢行步,什麼都不考慮,不持心,似有微微醉意,怡然自得,周身輕飄飄如行雲端,何持此氤氳恍惚之態即可。如此神不外游,自然歸於炁,自然神氣相抱,而身心相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