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海會

華嚴海會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12-7 之七

謝懷宇、謝懷昭/著



回目錄


12-7 之七



    李老師:



    您好,來信已詳細拜讀,十分感謝。



    首先,還是功修情況,信中言及進火、采藥、溫養,確實與書上不同,今且先說進展情況:真鉛沿黃道而行,現在的感受是,真意隨真鉛上下,即下丹田生起真鉛,真意隨之而上到腦,然後又隨之而下到達下田,如此來回,也不需去凝神,不過,有一點不明,上是沿黃道而上,下時似從任脈而下,又不似,其範圍較寬,應該不是一條管,而是一條帶狀或片狀而下,位置亦靠內側,但也達不到中間之中脈,並且,眼睛有時會自然睜開,然後自己閉合,期間無雜念,應是“視而不見”,不過,曾數次看見身前一點星光(不太大,如小指頭大),凝住不動,一會有雜念方才消失,位置也不定,是否為精炁散失?故特去信請教。



    信中尚言及“漏失”一事,按照伍沖虛真人標準,陽縮如童子,交而不泄,這種情況我也能達到,其感覺是交合時,氣至陽關似乎就消失於此地,不見濁精流出,不過,我因十分厭惡這種行為,僅有數次而已,不成論斷,但我覺得,縱然不泄,心神仍不自在,不清靜,應屬身不漏而心漏,故仍為有漏,請為我剖析。



    還有,我和江波兄探討聖心及凡心一事,承君解釋,心有開悟,不過,我以龍樹菩薩之《大智度論》參考,去欲念過程中,似乎達到無欲無念,其實其中有極細微極短暫之念,極難覺察,如去貪念後,見美色好財,一心不動,似乎無欲無念,其實至少可將其念分五個階段:生理學上即是條件反向,是我的理解,或許不對,臥輪禪師雲:“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而六祖慧能認為其不見自性,示偈雲“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然後臥輪言下即悟,我資質淺薄,思之良久,覺得其意甚深,所以說聖心即是凡心,上次去信解釋不清,這作補充說明,多謝君真心為我們剖析。



    此致 



    ××君



    ××道友:



    您好,您3月30號來信,吾已詳閱,久未回信,甚感內疚,不知現在功修如何?



    現在,先就您所述內景,略析如下。供兄參考。



    首先,內景現前,順它自動、自運、自我切不作絲毫主張,亦不可動心起念,若有主張,或一動心,神定在炁中分出,遂神氣有相應程度之分離。故此,只要做到不起念,做到虛極靜篤,自然神歸氣中,自然也就是凝神。



    真鉛黃道而行,殆無疑義,見兄內景,弟以為兄功修未純,火候未足,故真鉛亦未純而現此內景,中黃正道不能夾雜多少後天,而道兄之真鉛中似仍有後天燥烈之性,神中亦有後天氣質之性,故您以前內景,真鉛產時,來勢迅猛,故此,其始沿黃道而升,其繼偏于任脈而下以退陰符,調節損卻後天燥熱之性,使之終究歸於不燥不熱,不冷不寒,亦不溫之太和生機。所謂眼睛自然睜開亦同乎此理。



    以上分析亦不知正確否?總之,兄不必管它,只可按煉下去可矣,以俟將來發展如何,再作定奪。若對肉體,心神無害,當照煉無防,如有壞處,產生弊病,則停止用功,再相互探討,尋出個中理由,找出個相應法子可矣。



    再說星光內景,此乃性光初現無疑,道兄不可太在意。只須一味大定,虛靜至極篤可矣。若有雜念,自然性體不純而不明,自然神氣相應程度分離,性光自然消失,所謂位置不定者,亦是實語,也是道兄靜定工夫仍未達至大定,也是炁仍未純之故,若靜定工夫澄澈,自心一念不起(包含下意識,潛意識,明的暗的一些念頭)宛如明鏡,自然性光如中天寶月,關於此,諸派丹經多有闡述。



    再說,男子不漏精之標準有三,其一,陽如童子,交而不泄,其二,功中陽生,其炁沖至陽關時,會如同靈物,自然倒轉回來,或歸元海,或沿督行,或沿中黃上升,其三,即使在不煉功之睡眠中,陽炁產生,時至神知,陽炁似有靈性,沖至陽關時亦倒回元海,或沿督而升還精補腦,或沿黃道而行,終歸吾身。道兄所述,當是已成不漏之身也,君當再接再勵。若說完全無漏則沒有,關於此,君可參閱《丹道指南》中“修煉問題”第四十問。



    關於,坐臥禪師與慧能此段公案,吾自認於佛經所識不多,現粗論如下:望兄斧正。



    六祖慧能曰:慧能無伎倆……菩提作麼長,如有伎倆證明還有依憑,有所對待,仍未徹悟,沒有忘法也,須知道本無知無識,無有分別,在道之全體言,欲念即道念,“百思想”亦是道,“百思想”亦有“不百思想”。若說這個是道那個不是道,那麼道豈不成為器物了。故慧能曰;不斷百思想,此正乃隨心所欲,自然而然也,其問,並無執著,分別。“對境心數起”此心者正是真意道心,應機而動,遂感而通,隨心所欲,無為而無不為也,前無所憶,後無所思,乾乾淨淨也,事來則應,事去則無。在道本無知無識,何來對待分別,若以仙家觀點,既曰:先天必是一物,若有分別,則名:後天。



    臥輪之語,可見仍未徹悟。但是,並非說,臥輪之法不可行,而是說臥輪未徹悟,正如神秀當年一般,此有未徹悟與徹悟之別,然而,修煉之先,仍必須是以有為開始,最後,人法兩忘,無可無不可也。此有階段不同,須知徹悟乃建立在未徹悟之基礎上,無為乃有作而來。



    譬如道兄修煉,先以有法讀書悟理,有法上坐煉功,待炁生時,吾應機而動,又有何作為哉,順其炁,可矣。由此可悟,以後更高層次當可契符其理,大道甚簡,自然而然,絕非空談,而是實在功夫。



    再如,人產生饑餓時,必思吃飯,吃完飯後,饑餓亦忘,飯食亦忘,吾身亦忘,隨心所欲,無可無不可,應機而為,是為徹悟,若吃飯後,飽雖飽矣,但仍有飯、饑、飽、我之分,此乃神秀,臥輪也。



    總之,道本非言語之事,言語斷道,故曰:得意忘言,得其飯,而物、我、饑飽俱忘矣,恍然若失也。



    此致



    李守一



    注:關於此章,諸同好宜參閱《勸道修行立志篇》,關於隨心所欲一段,想必對慧能與臥輪之別有所明悟。另外,原吾與師弟間來往信函,比此處發表者較為詳細,因為,此次編撰於書,未經其同意,且每次來函,吾又未留完整底稿,只是今日為編緝故,而見師弟之信,信手答來,設若將來某兄有整理公開之意,當以某兄為准,特此說明。


        又因為某兄的修煉悟真過程,從有為至無為,從有漏至無漏,從小周天至中黃真透,確有普遍之現實意義,廣大同好多可依此為鑒,故吾特整理出來,為宏丹道之故,雖未經某兄同意,而編於是書,料想某兄亦不會為此事見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