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海會

華嚴海會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12-6 之六

謝懷宇、謝懷昭/著



回目錄


12-6 之六



    李老師:



    您好,很久不曾去信了,實在抱歉,請代我向二師問好。



    春節過後,功修確實擱下一段時間,近來勤行補過,且述今番情況:真鉛行大周天后,至目前為止,未曾體會到呼嘯而上而下,有些變化如下,無論行、坐(非盤坐)、臥,只要稍有意,甚至無意也可,發動真炁,立即便有氣沖腦之景,甚至意守下丹田(亦無論行坐臥)也能發動真炁,因意念屬後天,故平時不敢隨便發動,甚至不敢意守下田,出現這些變化是否屬正常?晚上行動,總是越坐越舒適,直至不願起坐,每次總怕耽誤睡眠,影響明天的工作,故往往用意後行深呼吸而起坐,這種矛盾如何解決?



    君曾囑吾心性修煉需下苦功,現在總覺自己一般不會有大的情緒波動,細心觀察周圍萬事萬物,全在數內,無非緣而已。即使自己,因果迴圈亦絲毫不差,故而往往以平淡之心對待,所謂“隨緣值”,功修之中,善惡慈悲俱會,比如娶妻亦不喜,失大財亦不悲,所有一切不過如此。



    另有一事,曾與江波兄通信,我曾言凡心即聖心,江波兄有不同見解(附上其來信,請下次寄回),請君為我倆作剖析,如何?今且言我的見解。我認為:江波兄信中所言之本心,不因悟而增,不因迷而減,故我無需去悟,依彼見解,需斷欲念,放下欲念,方可見本心,那麼,哪些是欲念?哪些是道念?欲念需斷,道念則應住,如此一來加上後來之修道心,豈不是心有枷鎖,無餘涅槃者,身心俱得解脫,乃是智緣盡,亦無涅槃相,如去悟本心,則智緣未盡,有修道心,則有道法,有道法,仍不得涅槃,佛說:“……啥五眾身及道法,是為常樂得涅槃”,功修之中,不管何心,均應捨棄,《華嚴經》雲:“離遠離幻亦複遠離”,何況凡聖之不是:“見諸相非相”,故不得見如來。何況依我看來,世事一點也不繁雜,萬事萬物均井然有序,依其數而在生滅間,故我認為聖心即凡心,特請君或二師為我倆剖析,我才疏學淺,不知如何向江波兄解釋,還請代我向他覆信作一解釋,好嗎?



    此致 



    ××君



    ××道兄:



    您好,來信悉,依信所述,兄此時功修非但不是出偏,而且是功夫精進之佳象,於平常行往坐臥日用之際,下田真炁發動,直沖至腦,乃丹田真陽壯旺,而自然上沖至腦,銷鑠泥丸宮之陰濁渣滓;使吾之真性更加清明壯大,兄上幾次信中曾言及見性光如月之事,不知如何保守,日後將會自然而然,泥丸宮清明而真汞現前,明月長現。



    弟在前信曾數次言及,神氣二物在後天原是二物,在先天卻是一物,故真炁發動,亦是意動,您此時下田真炁充足實際亦是真意之火旺也,如此,先天真炁自然能吸引元神安于丹田,後天神識亦系元神而來,若您不順其自然,使神歸於丹田,則是逆先天而為,因為先、後二天神氣皆乃脈絡相連之一物,元氣,元神發動,可以吸引後天神、氣歸於其中,而後神、氣注於他處,自然亦可使先天散漫,此先後二天譬穀之應聲,此動彼應,因此須順其自然,使後天意識於先天生炁之處,順其炁而行,但又不可用後天意識引導之。



    關於凡、聖二心之說,吾以為貳兄皆對。您乃究無上根源所言,江波只乃實際修煉所指。拙見以為,所謂聖心者,如一池塘之水;凡心者,乃水之波紋,江兄認為欲見本心,須除凡心,而除凡心須放欲念。所謂放下欲念,即水不起波,並不是人生一波,去止欲念凡心之波,而是放下欲念,其水自歸於池塘水之本體,如此自然不起波瀾而湛然常寂,本體清靜。



    而您所論,乃是無論水之波,或整個池塘水,不過都是水也,此論甚善其美,立意甚高,唯一不可解者是,尊兄認為所謂去欲念者乃又生一心而去之,譬水之波本多,又生修道之波,如何能本體清靜,孰不知所謂去欲念者,乃循序漸進之道也,先以強制手段去其欲念,後以巧妙手段化解欲念,最後順其自然而萬念歸一,一念不生,正如看戲,入迷者,渾然與戲成一體,並不知自己在看戲,亦不知何是戲,何是我,最後得意到極致,戲我俱失,如此又何來:“欲念需斷,道念則應住,如此一來,加上後天之修道心,豈不是心有枷鎖哉”。



    此上拙見,僅供二兄參考,吾固於佛典所讀甚少,且多又不求甚解,今承二兄之囑,不得不勉為其難,大放厥詞如上。言已致此,誠汗顏惶恐,其中不當,望兄千萬千萬不要見責。



    此致



    李守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