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海會

華嚴海會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12-5 之五

謝懷宇、謝懷昭/著



回目錄


12-5 之五



    李老師:



    您好,來信仔細閱讀,甚為感慨。



    以前在小周天裡打轉,枉費許多推移力,今天方知大周天裡自在行,感歎之餘,唯囑自己需多加努力。



    以下再言功修,請君至此為我留意、坐、調身調心,約一刻鐘,身體開始沉實,尤其下盤,沉實之中,覺無下肢存在,上身亦虛,念頭開始隨起隨滅,約十分鐘(決不越過一刻),下體空虛之中真鉛產,依然沿著黃道運動,(曾試過意引至督脈,不成功),向上行至腦。少頃,越來越多,以往均是在下身虛無穴中的一點產生,且有間隔時間(至來信前)。而今遍地開花,遍地產真鉛,連綿不斷,湧至腦中消失,其勢不可阻止,其境真如長江水倒流,洶湧而至,同時身體如金剛般堅實不動,想動亦動不了,念頭想起也起不了,此時呼吸也不知有無,也不知是粗是細。吾急查閱丹經及對照信中所言,不見有此描述,各丹經至此大周天,均不明言,或言抽添火候,或言防危於昏沉散亂。



可是我的體驗是真鉛產時,從少至多,直至洶湧,一段時間後(不知多少),又逐漸減弱,哪時需抽添?有何火候,念頭尚不能起,如何會昏沉散亂?至此,我自認為修功時間短(正法行持),根基不厚,不應產生如此多的真鉛,丹經言“一粒複一粒”,或暗示得來不易,產生些微尚難,何況連綿不斷,其中感覺到真真正正的“無中生有”。故而產炁弱時,即刻收功,心中尚存驚懼,恐出差錯,先請教老師後再作決定,此時收功較以前更長時間,皆因下肢凝重,須逐步從頭做起,深呼吸,搖頸搖身,方可運動下肢,忘了一事,炁至頭時,前額發脹,炁越多越脹,但決不是痛,收功後不脹,其它部位也不脹,其間意念不由自主停在頭上,引至下丹田後又自行上升至腦,請君詳言此景,以前您的功中是否有這種經歷?是否是我出了差錯?在此急候訓示,切切,再拜。



    此致 



    ××君



    ××道兄:



    您好,來信閱,依君所言,您功修確實又有所提升,所您信中所述,略析如下,供兄參閱。



    古來丹經雖汗牛充棟,但其間多系偽書,具有切實證德且理論貫通圓融者並不多見,如有些丹經謂采藥之時,須吸則有意,呼則無意,又有什麼以意領氣等,並加上諸般動作,千奇百怪,不一而足,其實與實際情形並不相同,其實修煉又何其簡易哉!只需行者“神氣合一,清虛守中”“虛極靜篤,大定真空”可也,其間采外藥,采內藥,什麼開關展竅,天人合發等等,無不動到自成,不勞取捨,坐而至之,正如君所言:“還如果熟自然紅,莫問如何修種。”正似君信中所述:“哪裡需抽添,有何火候,念頭尚不到起,如何會昏沉散亂。”



    為何會如此呢?因為在先天時,神即氣,氣即神,神氣精就是一物,稱之為先天,所謂先天三寶,原來就是一物,不過說法方便,而權自分為三個名稱而已,此乃對中下根器者說法而言,若對上上根器者,不須言卦爻斤兩,鉛汞龍虎,只需一味大定真空可也。故此真鉛產時,何來以意領氣呢?因為人在虛極靜篤時,氣在神中,此時行者不知有氣,只知有神,也即吾感覺身體虛無之時。待虛無氤氳蘊釀之後,必有炁動之時,也即在虛無之中真鉛產矣。此時行者知炁動不知有神,實則神在炁先,實則炁中有神也,經雲:靜者為神,動者意。因此,此時之神可稱之為真意,炁動亦意動,即是真意也。故君在信中數次言及,不知是,抑或為意,實則炁是意,是神亦是精也,此時才可真正算得上是意到氣到,氣到意到也。故凡炁所至之處,亦意所到之處,炁湧到腦,您之意也隨之至腦,真意神氣已合為一體,故哪有念頭,何談呼吸呢?其神既在炁中,自然不可用後天意識給其遏止。只有待此段工夫過後,神氣分離,方有後天之神意。



    當然,其間並非沒有火候,若不明法度,功中產生恐懼,心中沒有底,怕出偏,或強加後天意識,改變先天狀態等等,必產生後患,但火候原是說理而言,在實際功修中只需明其理,心神泰然,即可謂得矣,萬萬望君勿要著於文字,只可神悟其意可也。



    若以練功時段而論,未產生真炁之先乃氤氳蘊釀之時,其要點在於打醒精神,掃除雜念,使心神泰然集中,松而不懈,“神氣合一,清虛守中”,此時可稱為武火,為何稱為武火,因為此時須打醒精神,防止心神散失,故曰:武火。其重點在於,用之不勤,繼而真炁發動,由弱而劇稱之為進陽火。陽者,為先天,陽又代表清陽之真炁,故此段功夫稱之為進陽火,要點在於摶氣致柔。在於“神氣合一,勿忘勿助”神氣越能合一(摶氣),就越能產生真炁,切不參加後天知覺,唯保心一動不動如活死人一般,絕無絲毫後天火性(致柔)。否則,必產生嚴重後患,天堂地獄,一念之差,若心生恐懼,怕出偏,則不謂之致柔,先天而天弗違,若生意念,恐有大患,觀兄信中所述,尤有恐懼之意,此不妥也。



    待真炁,轉弱至無時,謂之退陰符。陰者為靜,其需在於退,要訣在於:實腹虛心,要點在於;順意自然,歸於虛靜。此段可稱之為文火,切不可再發動生機,心神更不可有念,否則即是用神,不符文火之意。應該神、氣皆歸於虛。



    之後,歸於虛無混沌,不在用功,唯大休息一場,此段謂之止火。所謂止火,也就是要停止一切用火。如此,方可算得上是功程圓滿。如若不然,冒然收功,四肢百骸中留有的微許動炁必對身體產生損傷作用,行者在此時,神經雖不能體察到此炁機,其實此真炁發動時之餘波尤在運動,故此說止火之重要性。曾有同門行功,不知止火之妙,妄然下座,既招致全身浮腫之證,君宜切記,在真炁發動歸於虛無時,至少要大靜大座30分鐘,必待餘波亦無時,方可完全收功,須知生爾處亦殺爾時,切盼!切盼!



    以上火候,其實也只是神氣合一,勿忘勿助,功無間斷,一線到底而已。



    至如有些丹經稱此段功夫須忌昏沉散亂,此乃陰濁太重之故,致神未全之故,凡完全閉眼行功者,比較易範此病。



    最後,道兄須明白的是:此段功夫,起步高,效驗大,乃先天頓悟之功,有貪天之功嫌疑。故宜常保善心,多多積德,在平常日用之際,須時刻以靜為要,保得本體常明,待人接物,如明鏡映物,方不幸負先天功夫,如若不然,貪天之動,豈無後患。



    道兄此時正是黃中漸通理,以後開關展竅,真炁薰蒸四肢百骸而潤澤達肌膚,驅散一身內外陰濁,那時將天人成一炁,鴻蒙一炁虛無中來。外界清陽,不勞取捨,坐而致之,自歸身內,與身內真炁打成一片,三家相見,生龍活虎,結成內丹。傾刻之間,點化全身通體陰質,自然而為,正是三十六宮全是春也。那時才算得上是:烏肝與兔髓,擒來歸一外,一粒複一粒,從微而至者。



    道兄現在重中之重在於“神氣合一,清虛守中”完全可摒棄有為功法,全以虛極靜篤為要。做到形、識、念、覺皆靜之後,混融為一,寂無所寂,渾化良久,一切功夫,包括煉性、煉氣、煉神等等皆可會而致之,如順水行舟,自然而然。



    此致



    李守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