閺仙/撰文
佛陀最初由證悟之身,傳授弟子們解脫的方法,將焦點擺在「苦」和「解脫」這兩個議題之上,教導學生們如何體認世間的苦,產生出離心,進而修習解脫的法門,然而諸多有成就的弟子們,經修行而得解脫之後,也就銷聲匿跡,不再往返人間,解脫法門也因此無法代代相傳下來。
後來佛陀有鑑於法的傳承不能延續,始終都必須由佛陀自己親自來傳授,有成就的弟子亦不顧他人成就解脫與否,因此佛陀提倡慈悲渡眾的精神,目的在於教導弟子有成就之後,也要將法流傳下去,以成就他人,這樣佛法才能流傳開來,造福更多的眾生,也就是「菩薩大行」的慈悲胸懷,唯有如此修行,才能證得佛果。
努力修行解脫法是很重要的,這是佛法的初衷,但是得到解脫之後,更應慈悲眾生,救拔眾生的苦難,這裡談的救拔苦難,指的是傳授他人解脫法而得究竟解脫。
其實世間法門也是一樣的,譬如一個民俗技藝,如果學生都不往下代代傳承,這技藝恐怕很快就要失傳,不復存在了,因此,學佛也好,學技藝或知識也好,在自己有了成就之餘,還要懂得飲水思源,不要忘本才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