閺仙註:
這三字金剛咒的修法很好,很根本與究竟,學者不妨多修習。
-------------------------------------------------------------------------------------------
_無上瑜伽士秋英多傑仁波切傳
根松多傑(即是顯教弟子釋覺修)注:如意寶秋英多傑是金剛弟子根松多傑的恩師。現從《百度》上獲得了上師如意寶的傳承《嗡啊吽三密咒的法門》,乘今日偉大的釋迦牟尼佛聖誕之日,給有緣佛教修行人轉發!值此殊勝因緣,共祝佛教正法久住!法喜充滿!功德無量!(2010.5.21.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誕日轉發)
如意寶秋英多傑仁波切開示:
嗡阿吽三種子字是三世諸佛的心髓,也是壹切佛菩薩身語意的根本種子字,而壹切心咒猶如諸佛菩薩的命根。
僅僅是口誦心咒,即可感應到諸佛之心,從而獲得無量的福德。尤其是嗡阿吽三字金剛咒,它是咒中之王,是壹切咒的源頭,也是諸咒之母,這在若幹密續中多有提及。
在古印度,有許許多多的大成就者與班智達,因主修此三字金剛咒而獲得成就;在藏地,大成就者烏金巴得到了四部空行傳授的三字金剛咒及其傳承,他與很多的修行者也因主修此法而得殊勝成就。
而秋英多傑仁波切則以三字金剛咒結合心性法而進行修持,在其修持的經曆中,雖然沒有勤修氣脈入住出等修法,但也自然持住了喉輪之氣,從而具足了氣脈清淨成就的殊勝緣起。
在紮西嶺閉關洞中,其岩壁上就有因仁波切多年閉關而自然顯現出來的嗡阿吽三個種子字。這雖是外在的顯現,也說明仁波切于內成熟了三字金剛密咒的究竟要義,其三門已轉成諸佛身語意的智慧自性,因而也就具備了本法的殊勝傳承。
嗡阿吽三字金剛咒的次第觀修法包括:
1.結合本尊而修誦三字金剛咒;
2.結合氣息而修誦三字金剛咒(金剛誦);
3.結合心性修誦三字金剛咒。
4.行持時的注意事項:
1.結合本尊的修誦方法是:
依照各人所修的本尊,如本師釋迦佛、阿彌陀佛、觀音菩薩、金剛薩埵或蓮師等本尊,觀其本尊的頂輪中有具足光芒的白色嗡字,喉輪中有紅色阿字,心輪中有藍色吽字。
而這種觀想並非只是我們凡夫的意識造作,壹切諸佛原本就自然具足了三字金剛咒,這是如來藏本體性相大悲的顯現,明白這壹點很重要。
本尊頂輪嗡字、喉輪阿字與心輪吽字,同時分別放射出白紅藍光,照到行者的頂喉心三輪,令行者無始以來身口意所造的惡業煩惱習氣皆得清除,令行者獲得諸本尊身語意三金剛的加持與成就。行者應作如是觀想。
緩緩念誦此三字金剛心髓咒,其數量根據各人的時間情況來定,或百或千或萬。
若環境許可,或個人,或與金剛道友壹起,按仁波切的韻律來唱誦此咒,仁波切說過,唱誦可解除行者心中的郁悶,令人神清氣爽,對佛法也容易生起信心與歡喜,使人因生起恭敬心而落淚,也容易得到禅定的功德。
仁波切傳授此法時,在嗡阿吽三字後加上了舍字,念作:“嗡阿吽舍”,舍字是壹切蓮花部,包括怙主阿彌陀佛與聖觀音菩薩的根本種子字。仁波切開示:藏漢兩地的衆生,與彌陀觀音有甚深的因緣,單單聽聞其名號即種下了解脫的善因,彌陀觀音的法門適合大多數衆生的根器。
吽字則是壹切金剛部的根本種子字,舍字是壹切蓮花部的根本種子字。且吽字是壹切佛父的種子字,舍字是壹切佛母的種子字。仁波切開示,可將吽舍二字同時無二地觀修于佛的心輪之中。
注:此本尊觀修法主要是消除行者身口意的業障,爲獲諸佛的加持,並非是四灌領受的修法。
2.結合氣息的修法是:
早晨起床,洗漱完後,身直靜坐,吸入氣時,觀所有入氣爲嗡字;氣住體內時,觀氣爲阿字;呼出氣時,觀氣爲吽字。
密續中開示:早晨這樣念誦幾遍三字金剛咒,那麽整個白天的所有呼吸,所有的入住出氣息,均具備了持誦三字金剛咒的功德;晚上睡前,如上修誦幾遍,那麽整個睡眠中的呼吸也自然具備了以上同樣的功德。
入氣時,可觀其氣爲無數白色的嗡字,白茫茫地從口鼻吸入身體;住氣時,其氣變爲無數紅色的阿字,充滿于全身;出氣時,可觀無始以來,自身壹切惡業病氣魔障均幻變爲深藍色的吽字形象,從口鼻與身體所有的毛孔中排出去。
持誦嗡阿吽時,也可以不用觀想三字的顔色,只意念吸入之氣是嗡字,所住之氣爲阿字,所出之氣爲吽字,專注于入住出的氣息即可。
《修心七要》開示:修持數息法也是可以的。以上修法即與此開示相符。若幹密續也提到,修持三字金剛咒若是觀想不清楚,也可以只專注于氣息的入住出。
3.結合心性的修法是:
大手印修法的講解提到,身直則脈直,脈直則氣直,氣直則自然能持住明體智慧氣,也具備了親見本性的緣起。(閺仙註:此點甚是重要!)
又開示:念誦三字金剛心髓咒,單單是身體坐直,也容易令明體顯現並增長。
要明白心氣是不二的。在古印度,有兩種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其壹,薩拉哈巴大師的觀點是“持住心就能持住氣”;其二,那諾巴大師的觀點則是“持住氣就能持住心”。
薩拉哈巴大師曾作比喻:心與氣兩者如同騎師與馬,即心如騎師氣如馬。
心的騎師若持住的話,即如騎師控制住了馬的缰繩壹般,氣的駿馬就被自然持住了。故而首先要持住心。那麽,要如何持住心呢?要依靠勤修心性,無有造作,寬坦放松,任運安住,從而心氣得以持住,業氣也自然得到轉化。
而那諾巴大師的觀點與此相反,雖是心如騎師氣如馬,但若想持住心,首先要能持住氣。如何能持住氣呢?須依靠氣脈的修持,令氣持住。氣若能持住,則心自然能持住。馬若能停下來,騎馬之人也就能停下來了。
而上師秋英多傑仁波切的修行經曆是先持住心,後持住氣,進而證得本性。
修誦嗡阿吽三字金剛咒,可使氣自然持住,輕聲地念誦,身心放松,無論生起何種念頭,都要寬坦安住,任其自生自滅。
薩拉哈巴大師開示:“如繩所縛之自性,寬坦自然定解脫。”
往昔有諸多的大師也說過:“水不攪動則自清,心無造作則自安。”
面對善惡,面對悲喜,行者要不取不舍,不破不立,不修不整,寬坦放松,任運而住。
仁波切開示,當自身的法樂體驗自然生起,可在短時間內令煩惱分別妄念蕩然無存,此時,其心樂融融,離壹切執著,卻又明明朗朗,這是行者能稍稍契入心性,進入三摩地的體驗。
有時在無執的心性中安住,有時也可以念誦嗡阿吽舍,兩者先後輪流而修持,這樣修持下去,自心的煩惱妄念會逐漸減弱,令氣産生變化,粗濁之氣得以清淨,呼吸氣息越來越平緩;而脈也會産生變化,令身體産生各種苦與樂的體驗,令衰弱的脈得以恢複,得以清淨增長,並生起各種大安樂的體驗。
==================================
仁波切的開示,結合心性法修三字金剛咒時,當身業稍獲清淨時,其現象是:身體象浮起來壹樣,或身體消失了,或身體輕得象壹根羊毛壹樣。
當心性修持到氣息越來越細時,會出現無礙的辯才,或自然唱出道歌,這是語業稍獲清淨的表現。
又自心樂明無念的體驗不斷生起,煩惱妄念不斷減少,行者對上師三寶生起了信解心,或因虔誠恭敬而落淚,性格調柔,利他的悲心自內油然生起,這是意業稍獲清淨的表現。
也有修行人夢中穿白衣、沐浴、喝白乳、吃果實、爬高山、穿越大海或旭日東升等等,有這些夢境的,都是業力清淨的顯示。
==================================
仁波切也開示:嗡阿吽舍的念誦數量須達到四十萬遍。這是爲令初業修行者心向佛法,故定此數。實際上,上等的修行人,需念誦直至産生道驗,直至道地的功德圓滿穩定,方爲達標。
這樣地修持,上根者可即生成就,中根者可在中陰時得成就,下根者下壹世或至十六世以內可獲成就,這是密宗金剛乘的殊勝之處。
4.行持時的注意事項:
修行人無論産生何種苦樂的體驗與顯相,均不要爲歡喜與我慢所轉;當境界中顯現佛或鬼神時,也不要被希翼與恐懼所縛,要順其自然而行持。若能這樣,就具備了將過失轉爲功德,將障礙轉爲成就的甚深竅訣。
到了稍能調伏身心時,應去除自認爲獲得高成就的我慢,應謙恭而無胡亂的言行,言行應符合世俗的規範。
行持時,不論有什麽樣的體驗,可跟自己的上師,或非常有緣的道友進行交流,不要隨便見人就說。爲什麽要這樣呢?其原因是此時修行人的覺受體驗,並沒有達到穩定,搞不好還容易造成他人的偏執與嫉妒,故應隱密自己的功德。
對于壹個修行人而言,具有純正的動機,有利他的菩提心,更有圓滿的行持,這就是壹個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
修持佛法時,若存害人的惡心,又有違背世間法律的惡行,那麽成就佛法的機會就渺茫了。
壹個合格弟子應具的品行:求法心切,精勤修持,對法理能理解與證悟,言行調柔,性格溫和,具有勇猛的利他大悲心,內心對上師與佛法生起恭敬與信心,遵守上師的教誡開示,金剛道友之間團結友好,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具備這些品行,也算是個不錯的弟子了。
上師教言如甘露,爲利我等錄成文,
若有違越教言處,三根本前誠忏悔,
以此述寫之功德,願法興盛師長住,
遠離戰爭與饑病,願諸有情皆成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